全球動力側需求爆發,2025年全球負極市場空間近500億,負極石墨化內化已是行業大勢。
目前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包括天然石墨材料、人造石墨材料、硅基及其他負極材料。
在負極材料的選擇中,人造石墨雖然成本較天然石墨更高,但憑借出色的性能、與正極材料及電解液更好的匹配在動力電池中占據絕對主流;天然石墨主要用于消費電子和儲能領域。
人造石墨材料具備電子電導率高、鋰離子擴散系數大、嵌鋰容量高和嵌鋰電位低等優點,且石墨材料來源廣泛、價格便宜。
得益于技術、價格和成熟配套產業優勢,人造石墨作為負極材料未來幾年內仍將是主流。
根據GGII統計,2016-2020年,我國人造石墨出貨量從7.7萬噸提升至30.7萬噸,CAGR41.3%,在負極材料中占比從68%提升至84%。2021年上半年,我國人造石墨出貨28.2萬噸,占比達到85%。
人造石墨原料并不是石墨礦石,而是焦炭,包括石油焦和針人造石墨是將原材料和粘結劑進行破碎、造粒、石墨化、篩分而制成。
基本包含四大工序,包括破碎、造粒、石墨化和篩分,四大工序又細分成十幾道工序,流程基本是一致的,但具體到每家企業、不同級別人造負極,其制備工藝又都會有一定的差異。
人造石墨的四大工序中,破碎和篩分相對簡單,體現負極行業技術門檻和企業生產水平的主要是造粒和石墨化兩個環節。
從人造石墨市場競爭格局來看,行業玩家眾多,梯次分明。
當前我國市占率前三甲分別為江西紫宸(璞泰來人造石墨子公司)、上海杉杉、凱金能源,第二梯隊分別為中科電氣、貝特瑞與翔豐華,市占率均有所提升呈現趕超態勢。
璞泰來為高端人造石墨細分領域領軍企業;上海杉杉主要以人造石墨為主;貝特瑞為天然石墨市場絕對龍頭,市占率過半,正大力擴充其人造石墨產能。
石墨生產一體化已成為行業發展趨勢。
石墨化占負極材料成本50%左右,通常以委外加工形式,負極廠商需向加工廠商支付一定的加工費用。因此,主流廠商普遍正采取石墨生產一體化來達到降低成本以及維持供應鏈穩定的目的。
我國主要石墨化產能主要集中于內蒙古、山西、四川、河北等地。
當前石墨化明顯供不應求,但是由于獨立石墨化廠商為低端制造環節,經濟附加值低,各省對于獨立石墨化產能的擴張較為謹慎。
高瞻產業研究院分析預計在雙控大背景下,石墨化的建設期將延長,最早在明年下半年,也可能到2023年上半年才會得到解決,在此期間,石墨化費用都將維持高位,并有可能再創新高。